(古晋21日讯)砂文化研究学会会长拿督邓伦奇强调,妈祖文化博大精深,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,展现人性光辉与深层文化价值。
他说,妈祖文化不仅是东方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更是凝聚华族情感、团结精神的纽带。
“妈祖文化涵盖传说、文学、民歌、舞蹈、影视等多元传播形式,以其精神内核贯穿民间信仰,形成独具特色的信俗文化。”
邓伦奇昨晚在“婆罗洲妈祖文化节”,主持赠平安灯予船主仪式致词时表示,妈祖文化体现了仁爱精神,是海洋文化的核心之一,其慈悲为怀、救苦救难的精神与珍爱生命的理念一脉相承。
他回顾,在“天下至险,莫于海”的年代,靠海谋生的百姓面对大海的无常与威胁,自然而然地对妈祖—这位被视为“海上女神”的人物,产生深厚而坚定的信仰。
“从海洋文明的角度来看,妈祖文化彰显‘开放性’与‘进取性’,体现古代人类与自然相处的智慧与勇气。”
邓伦奇指出,妈祖文化早已超越宗教与国界,成为全球共享的人文遗产。上世纪80年代,妈祖被联合国有关机构授予“和平女神”称号。
2009年9月,“妈祖信俗”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《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》。
他进一步介绍,妈祖文化肇始于宋代,成型于元,兴盛于明清,繁荣至今,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。
历史记载中,妈祖原名林默,出生于中国宋朝建隆元年(960年),自幼聪颖过人,通天文、懂医理、精舟航,生前广施善行、济困扶危,尤其在海上救难方面功绩卓著。
“她逝世后,因其大爱精神被百姓敬仰,尊为‘妈祖’,并受到历代皇帝的褒封,从‘灵惠夫人’到‘天上圣母’,共获得36次封号,名号冠绝古今。”
邓伦奇赞扬主办当局成功举办“婆罗洲妈祖文化节”,通过一系列富有地方色彩的庆祝活动,不仅弘扬妈祖文化,也展现出婆罗洲的独特庆典风格,同时传递妈祖的人文关怀与悲天悯人的精神,体现“大爱无疆”的核心理念。
薛华东:妈祖文化内涵丰富 学术价值深远
另外,“婆罗洲妈祖文化节”庆典顾问薛华东致词时说,妈祖文化主要内容体现在其内涵和外延上,作为具有东方海洋文化的组成部分,古今很多学者肯定这具有特色的文化。
他指,学者相关研究妈祖文化的具体,包括妈祖文化与中外关系史、妈祖文化与反侵略战争史、妈祖文化与海上交通贸易及沿海港口开发史、妈祖文化与科学技术发展史、妈祖文化的学术价值等5个重要方面。
“妈祖文化的结构,最终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结论而接受,列入《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》,使得妈祖信俗成为世界性的精神象征。”
薛华东声称,由古晋毕打拿忠福宫与砂河畔娘妈宫联办第二届“婆罗洲妈祖文化节”,获各界热烈支持与善心人士积极参与,推动慈善与文化共融,为妈祖文化在本地发展注入新动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