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古晋13日讯)砂旅游、创意产业及表演艺术部透过资金赞助,展示砂政府对对犀鸟之乡民间文艺创作的重视,也对中文文学作出肯定,在制度上给予 一视同仁的支持。
该部副部长陈超耀表示,砂星座诗社今天推展的两本书籍,即由田思著作的《徜徉心田阡陌》和李景光操笔的《大蓝河》诗集正是该部的部分赞助。
“这种包容和多元特征,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,更深深融入文学、艺术及教育的发展。”
陈超耀说,砂政府依据历史条约,持续争取应有的区域自主权,其中包括教育领域的自主发展。砂政府放眼将砂打造成教育公平的先锋、经济增长的引擎、社会团结的桥梁及区域自主的象征。
他认为,年轻一代在公平与制度化的环境中成长,将能以“砂拉越公民”的共同身份超越种族界限,为砂拉越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。
陈超耀受邀为《徜徉心田阡陌》书籍和《大蓝河》诗集主持推介仪式时,如是说道。由于他不克出席,其讲稿由该部首席助理秘书蔡静芬博士代读。
他强调,“砂拉越优先” 并非制造对立的政治口号,更不是加深社会裂痕的主张,而是一种包容性的理念。它的核心,是让砂人在多元共存的基础上增强归属感,珍惜并认同自己的文化、价值观和独特的治理模式。
“这项政策强调的是团结,而非分裂;是建设,而非对抗,让砂拉越在国家发展的大局中发挥更积极及有影响力的作用。当然,强化地域团结和公平意识,必须伴随经济成果和社会稳定,才能真正发挥长远影响。”
因此,他呼吁,本地作家、文化团体、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砂文化转型,以集体努力深入挖掘、传承并发展砂拉越独有的文化精神,让它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。这不仅对砂拉越意义深远,对整个马来西亚的文化发展而言,也将是一个值得关注和借鉴的重要典范。
他认为,砂多元文化不仅是我们的骄傲,更是我们的优势。如今,砂政府积极推动文化觉醒转型,提供制度上支持,增加砂人的身份认同感,让我们更有自信地讲述自己的故事,展现砂独特的和谐文化和治理智慧。
陈超耀提到,超过半个世纪以来,砂星座诗社承载着文学的光辉,如今更主动迈向新生代,以”传承和重塑“为使命,让文学之火不熄、代代相传。
“面对文化和教育环境的挑战,唯有主动开拓,才能守护语言的脉根,让中文文学在多元社会中屹立不倒,这是所有资深学者义不容辞的使命。唯有如此,文学才能在时代更迭中焕发新生,成为连接族群记忆、坚守文化身份的重要桥梁。”
砂旅游部每年备1千万预算 蔡静芬鼓励文学者申请推广文学
同时,蔡静芬本身也提到,在砂拉越,很多路名都有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意义,如位于古晋的诏安园居住许多许姓和田姓华裔同胞,他们皆为诏安人,但为何该地区的路名却叫福州路?诸如此类探索都值得推广。
该部门每年都有1000万令吉的拨款预算,让文学者申请,以进行这类活动的推广。因此,她呼吁,有意推广这类活动或出书的文学者,可踊跃向该部提出资金申请,而该部会予以高度支持。

《徜徉心田阡陌》与《大蓝河》新书今日正式推介。